在广茂的新疆大地上,一项历时十年、投资110亿元的宏伟工程悄然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命运。它就是新疆第一大水库——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。如今,这座横跨昆仑山脉的"巨无霸"水库已经蓄水22.5亿立方米,相当于为新疆大地注入了15个杭州西湖的水量。这究竟是怎样一座工程?它又将如何改变新疆的未来?
十年磨一剑:昆仑山下的"世纪工程"2013年,当第一台挖掘机在昆仑山脚下的叶尔羌河畔轰鸣作响时,很少有人能想象到,这里将诞生一座改变新疆水利格局的超级工程。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从规划到建成,整整用了十年时间,总投资高达110亿元,是新疆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。
工程选址在叶尔羌河中游的阿尔塔什峡谷,这里山高谷深,水流湍急,是建设水库的理想之地。但理想与现实之间,隔着无数技术难题。工程师们需要在这里修建一座高164米、长1.2公里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,相当于在悬崖峭壁间建造一座50多层高的"水长城"。
更令人惊叹的是,整个工程需要开凿总长度超过18公里的隧洞,相当于在昆仑山腹地打通了一条"地下长城"。施工人员常常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缺氧环境中作业,冬季气温低至零下30度,夏季高温又达40度,极端环境给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。
22.5亿立方米:为新疆大地注入生命之水经过十年艰苦建设,阿尔塔什水库终于在2023年正式下闸蓄水。如今,这座新疆最大的水库已经蓄水22.5亿立方米,形成了一个面积达60平方公里的"高原明珠"。这些水量是什么概念?它相当于为新疆每年增加了15个杭州西湖的水量,可以满足100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水需求。
水库的建成彻底改变了叶尔羌河流域"春旱、夏洪、秋缺、冬枯"的水文状况。过去,叶尔羌河每年夏季洪水肆虐,冬季又几乎断流,给沿岸居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扰。现在,阿尔塔什水库就像一个巨大的"水银行",在丰水期蓄水,枯水期放水,实现了水资源的科学调配。
更令人振奋的是,水库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23亿度,相当于节约标准煤70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0万吨。在"双碳"目标下,阿尔塔什水库不仅是一座水利工程,更是一座绿色能源基地。
水润新疆:从"水荒"到"水兴"的历史跨越,新疆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,水资源短缺长期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。阿尔塔什水库的建成,标志着新疆水资源开发进入了新阶段。
水库建成后,叶尔羌河流域的灌溉保证率从不足50%提高到了90%以上,新增灌溉面积120万亩,改善灌溉面积300万亩。在喀什、克州等南疆地区,曾经因缺水而荒芜的土地如今变成了良田,棉花、玉米、特色林果等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。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,水库为新疆新型工业化、城镇化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。在水库下游,一批依托水资源优势的产业园区正在崛起,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。可以说,阿尔塔什水库不仅解决了"水荒"问题,更开启了新疆"水兴"的新篇章。
生态优先: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在工程建设过程中,生态保护始终被放在首位。为保护当地珍稀鱼类,专门修建了鱼类增殖站和过鱼设施;为减少对植被的破坏,采用了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;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,划定了生态保护区。
如今,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改善。曾经干涸的河床重新有了水流,消失多年的水鸟又回来了,沿岸植被覆盖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。阿尔塔什水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"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"的发展理念。
新疆水利事业的"新标杆"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,不仅创造了新疆水利建设史上的多项纪录,更为未来新疆水资源开发树立了新标杆。它的成功经验表明,在极端自然条件下,通过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,完全能够建设世界一流的水利工程。
展望未来,阿尔塔什水库将继续发挥防洪、灌溉、发电、生态等综合效益,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。它就像一颗镶嵌在昆仑山下的"蓝宝石",将继续闪耀在新疆大地上,见证这片土地的繁荣与发展。
十年磨一剑,今朝试锋芒。阿尔塔什水库的故事,是新疆人民战天斗地、改天换地的生动写照,也是中国水利事业迈向世界一流的又一力证。当我们站在大坝上,看着碧波荡漾的水面,不禁要问:下一个十年,新疆又将创造怎样的奇迹?
股票配资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